葛兰是中国播音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之一,她的声音曾经陪伴着几代人的成长。在她的漫长的播音生涯中,她不仅注重自身的专业技能的积累,更是把自己的经验和技巧传承给了众多的学生。经过多年的教学,葛兰认识到专业培养对中国播音艺术发展的重要性,于是在1999年离休后,担任中华女子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授、学科带头人,为播音艺术的发展以及播音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夏青和葛兰,这两个名字总是被人们习惯性地联系在一起。如今已经快90岁的葛兰仍然坚持站在播音教学的最前沿,对于梨花声音研修院与中促会联合举办的“大咖声音成长分享汇”,这个传播声音魅力的系列直播活动,葛兰也给予了高度的肯定。
对于那些没有科班背景但是仍然对声音有着追求,并且积极学习的学员,葛兰更是感到非常欣喜。“中国的播音行业有着希望!”葛兰也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播音经验和技巧。她提到一个优秀的播音必须具备一个共同点——就是要有“情意”,这个“情意”可以是多种多样多层次的。葛兰说,如何有感情地播读稿件是每一个有声从业者都会面临的问题,这首先要求在播读之前要弄清楚稿件的感情基调,要和文章内容产生共鸣。在这个过程中要分析清楚文本的时代背景,同时在播读时要注意不要让自己的声音过于平淡,正确处理好高低轻重音、停顿粘连,要认识到相应的情绪是如何被正确表达出来的。
作为一名与新中国一同成长起来的播音员,红军的革命精神也在葛兰身上体现,更是浸润了她整个精神世界。她也多次赞美红军前辈“不怕远征难”的长征精神,更是多次语重心长地向学员表示:声音学习也同样需要这样的坚持精神,只有坚持才能有收获。
葛兰注重情感的表达,强调播音员需要具备“情意”,这也是她声音魅力的来源之一。她的声音曾经陪伴着几代人的成长,她对播音艺术的贡献将永远被人们铭记。她是一位敬业的艺术家,用声音诠释了历史的变迁与时代的风貌。她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,凭借多年的沉淀与经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播音人才。我更愿意称之为坚强的战士,用信念与精神传承了播音事业的魅力和内涵。